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考虑

点击数:356 | 发布时间:2025-06-08 | 来源:www.zddjzzz.com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8)04-0-01

    前言

    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其在高校教育当中,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知道其主观幸福感。遭到学习、生活和就业重压的影响,大学存活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缺少主观幸福感,这是制约其成长与进步的要紧原因,需要引起高度看重。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需要针对其心理重压,给予相应的帮忙,更好的维护其心理健康,维持好的身心状况,对于其成长与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是什么原因

    心理和精神重压的产生,是致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的重要原因,而重压则主要来源于于学习、生活和就业三个方面。

    1.学习

    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会遇见一些困难,同时还需要面对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等各类考试,会使其产生肯定的心理重压和精神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不可以非常不错的学会学习技巧。加上学习习惯消极、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在一定量上影响其自信心,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还会持续影响其平时生活。

    2.生活

    除去学习以外,在日常,大学生也要面对各种重压,主要源于人际关系、经济等方面。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十分看重,并将人际关系与成功联系起来。当然,打造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有着积极的帮忙。但部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状况会遭到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当大学生处于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并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其心情会愈加愉悦,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多数大学生均处在一个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当中或是其对于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不认可,则会出现心理失衡,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紧急者则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状况。

    资金可以为大学生带来主观幸福感,但不应掺杂功利、拜金等不好的心理。遭到不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觉得主观幸福感完全打造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之上,会使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致使其主观幸福感的降低,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而大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经济情况,则可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这样来看,经济情况会干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

    3.就业

    据统计,2017年国内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就业重压空前巨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开始在就业、考研与公务员考试之间进行选择,并存在着犹豫和疑惑,择业、面试前景并不明朗。多数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觉得就业困难程度较大。在就业难问题上,更多体目前择业难,大学生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历程多次失败和挫折之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自信降低,热情也渐渐消退,心理和精神重压随之增加,并致使其主观幸福感的降低[1]。

    2、基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辅导

    在高校教育中,应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知道学生在学习、日常重压,耐心听取其主诉,针对学生的烦恼,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忙。?o予学生以鼓励,使其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自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更好的维护其心理健康,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按期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测和主观幸福感测试,从中知道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对于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需要按期同意约谈,得到心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在此基础上,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还打造了微信公众平台,按期向大学生推送健康常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肯定的帮忙。该微信公众平台还具备主观幸福感测试功能,大学生通过填写主观幸福感量表,自主进行测试,使其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知道,并掌握自主调节情绪和释放重压。

    2.构建好的校园文化

    构建好的校园文化,并以校园文化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的困难,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专业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快、更好的成长和进步。丰富校园生活,打造和谐的环境,让“主观幸福感”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拓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与音乐节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视觉、身体运动,发挥其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人际关系的打造、自我认知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帮忙。该过程中,大学生创造和革新能力得以挖掘出现,并充分予以展示,进一步提升其自信心。

    3.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马上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担心和顾虑,并认真解答其疑惑的问题。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就业形势,同时对就业、择业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筹备,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减轻其就业重压。该过程中,大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就业成功率更高,其主观幸福感获得显著的提高[2]。

    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密切有关,而心理健康问题多来源于于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的重压,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对于主观幸福感差的学生,展高兴理疏导,缓解其心理重压和精神负担。在此基础上,构建好的校园文化,在就业指导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而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可以维持好情绪和精神状况,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